据《sbs》7月4日报道,澳大利亚消费者被警告要警惕"幽灵商店",这些商家虚假宣称是本地企业并以折扣价销售优质澳大利亚商品,实际上却位于海外,兜售劣质服装和鞋类。
澳大利亚消费者监管机构已发现至少四家此类商店误导消费者购买劣质商品。
它们通常声称自己是即将停业的澳大利亚本地企业,正在清仓销售优质商品,但实际上位于海外,销售劣质、代发货的服装和鞋类。
"这种行为利用了消费者真心想要支持本地企业的同理心,"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副主席Catriona Lowe表示。
该委员会特别针对everly-melbourne.com、willowandgrace-adelaide.com、sophie-claire.com和doublebayboutique.com发布了公开警告通知。
然而,这个问题似乎更为普遍,自2025年初以来,监管机构已收到关于60家在线零售商的至少360份报告。
许多投诉称"幽灵商店"拒绝提供退款、只提供部分退款,或根本不回应投诉。
通常,澳大利亚人可以行使消费者权利并前往本地商店维权。但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主任Stephen Nowicki表示,由于许多商店在海外运营,通常的消费者保障并不适用。"你能做的非常有限,"他补充道。
委员会敦促消费者联系银行,看看是否可以撤销收费或停止交易。虽然澳大利亚人在遭遇诈骗时可以这样做,但"幽灵商店"的情况不太明确,因为消费者仍然收到了产品。
"与彻头彻尾的诈骗相比,在这些情况下更难分辨什么是真正的折扣,什么是有人宣传为折扣但实际上不值他们所宣传的价格,"Nowicki说。
尽管政府无法通过法律让消费者对海外企业拥有管辖权,但他们可以首先尝试阻止和预防广告。
如何识别"幽灵商店"?
运营商通常通过Facebo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上的社交媒体广告针对澳大利亚人。他们关闭门店,然后使用不同的澳大利亚郊区、城镇或城市的名称重新命名,让自己显得本地化。
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已致信拥有这两个平台的Meta,以及可用于托管和运营幽灵网店的电商巨头Shopify。
幽灵商店的域名通常以".com"结尾,而不是".com.au",许多使用AI生成的图像。
它们通常也不提供实体地址或除电子邮件地址以外的联系方式,而其隐私政策或服务条款有时提到的是国际法规而非澳大利亚法律。
图文来源:sbs
原文链接
|